一、平台概述
吉林省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由吉林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围绕吉林省汽车、轨道客车、先进制造 、石油石化等支柱产业,开展离散工业和流程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以及智能机器人技术、视觉测控技术在先进制造、轻化工、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工程化应用。中心基础设施完备,成员学历层次高,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科技创新活力和潜力强,学术交流活跃,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共性 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及成果转化等工作,对于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我省“一主六双”高 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完善我省创新 平台建设发展体系;有助于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加快技术成果示范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有助于 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仪器设备共享,提升面向社会开放服务能力;有利于开展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对接活动,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有利于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助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团队建设。
二、平台建设情况
近年来,中心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开展自动化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着力为地方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项目70 余项,经费达到2000余万元;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4项,CAA 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 1 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1 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60余篇;登记软件著作权30余件。
中心由学历层次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且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科研梯队组成。中心核心成员 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生导师9人。成员获得吉林省“突贡”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等荣誉称号6人(次)。其中4个团队被评为威廉希尔学术创新团队,9人被遴选为工大(青年)学者。中心聘请了控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来中心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选派百余人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
中心始终坚持科技研发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轨道客车、轻化工、先进制造 等领域实现了转移转化,为支撑和引领我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中心与中车长客 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轨道客车走行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系统平台,成功应用于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 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二分公司、申通北车(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等,三年内直接降低轨道客车运维成本约3亿元。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轨道客车走行部可靠性与安全性研究及应用面向轨道客车行业需求,抢抓行 业快速发展机遇,突出了工程性研发特色,促进了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进程,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装置研制 ,加速了区域格局调整和生产要素流动,实现了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提质、在提质中增效的目的。生产全流程 运行优化与节能降耗研究团队开发了多变量工业控制系统,在淀粉、淀粉糖制造和多元醇、氨基酸前端工艺等生物 发酵行业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成功应用于绥化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天力药业有限公司以及中粮生化能 源有限公司,获得了吉林省产学研引导基金投决会通过,拟投资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