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实验室概述
吉林省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工程实验室”)是2013年由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省级工程实验室,围绕电力、汽车、石化、智能制造等支柱产业,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工程实验室具备先进齐全的基础设施,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年龄和职称结构分布合理,学术交流活跃,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工程实验室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逐步在电力系统装备智能运维与智能化发展、生产过程能耗监测与智能分析、生产流程运行优化与节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驱动与能量管理、智能感知与能量俘获等领域形成优势和特色。工程实验室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深化与龙头企业合作、完善技术研发路径以及强化成果应用衔接,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工程实验室建设情况
近年来,工程实验室紧密围绕地方产业节能降耗需求,高度聚焦电力、石化、冶金、汽车等重点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新增项目3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9项、企业横向项目19项,经费合计1280.99万元。实验室获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项,累计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29篇,EI收录论文16篇。
工程实验室由学历层次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且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科研梯队组成。其中核心人员39人,高级技术人员24人、博士28人、硕士11人,“双师”型技术人员比例较高,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是实验室创新攻坚的核心力量。此外,工程实验室拥有科研用房26间、总面积3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100万元,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457台(套),为多学科交叉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程实验室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在电力系统节能技术与装备、全流程行业生产工艺优化与节能装备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成果的转移与转化。依托与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吉林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第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单位的产学研协同合作,先后突破“氩氧精炼铁合金新工艺”,使中低碳铬铁单产电耗由2061 kWh/t下降至1222 kWh/t,较现行的电硅热法冶炼中低碳铬铁工艺节电45.4%,同时排渣量降低40.4%,为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示范性解决方案;工程实验室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与能量管理领域研究成果在吉林市长久专用车有限公司、吉林市吉汽-龙山汽车底盘有限公司、中国汽车第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企业实施应用。近三年为企业新增产值2.9亿元、新增利润2678万元、新增税收5055万元。通过集成创新与工程应用,实验室有效促进了我省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与绿色转型,发挥了科技成果在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落实“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支撑作用。